闻华天下

股票收益多少交易就不亏本

whezz.com 0
  1. 一只股票涨多少卖掉就不亏钱
  2. 股票收益多少交易就不亏本
  3. 搞收藏,如果藏品一直放在手上不卖掉变现,是不是也是没用?你有何看法
  4. 买股票是不是只要能等就不会亏
  5. 股票赚一点就卖掉亏吗

一只股票涨多少卖掉就不亏钱

不亏钱只要满足“买入价=卖出价-卖出交易费用-买入交易费用”即可,推导一下吧。

买入价=卖出价-卖出交易费用-买入交易费用

=卖出价-卖出价×卖出交易费率-买入价×买入交易费率

=买入价×(1+涨幅)-买入价×(1+涨幅)×卖出交易费率-买入价×买入交易费率

=买入价×(1+涨幅-涨幅×卖出交易费率-卖出交易费率-买入交易费率)

=买入价×(1+(1-卖出交易费率)×涨幅-卖出交易费率-买入交易费率)

两边同除“买入价”,则:1=1+(1-卖出交易费率)×涨幅-卖出交易费率-买入交易费率

整理得:涨幅=(卖出交易费率+买入交易费率)÷(1-卖出交易费率)

再来看一下交易费率情况:

印花税:按照成交金额的1‰收取,只收卖出方,买入方免征;

过户费:按成交面额的0.02‰收取,买卖双向收取,沪市收取;

交易规费:成交金额的0.00687%(沪市)、0.00887%(深市)买卖双向收取;

券商佣金:证券公司议定,最低5元起,单笔交易佣金不满5元按5元收取。

现在和证券公司谈的佣金都已包含交易规费;比如,说佣金是0.02‰,证券公司根据交易额按0.02‰计算收取佣金,再计算出交易规费向交易所交纳,剩下的才是证券公司的佣金。

根据上面推导的公式,计算出沪市的在佣金费率(含规费)分别为0.03‰、0.02‰、0.01‰时保本需要的涨幅为:0.164%、0.144%、0.124%。如果是深市,最后面的“4”去掉就可以了。

这是佣金(含规费)超过5元时的情况,否则,需要的涨幅就高不少。

看着绕了一圈,因为所有的费率都很低,计算涨幅公式的分母(1-卖出交易费率)非常接近1,需要涨幅只要需把买卖各一次的费率简单相加就可以了。

股票收益多少交易就不亏本 - 真时天下

如果你的股票账户就一只股票,账户是红的,用当时的股价减去你账户盈利的资金,正好就是你卖出的成本。如果你的账户是绿的,就应用当时股价加上你亏损的数量,就是你卖出的成本价,基本都是不赔不赚的。

股票收益多少交易就不亏本

1.网上交易的话,一般的上涨0.7%可以保本,包括买和卖的费用。如果佣金比0.25%更低些的话,这个数字可以更小些。

2.股票组合,最好控制在三只以内,不要超过五只。具体品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还是看自己的判断了。也可以分出1万的资金来做做权证。权证收印花税、过户费,佣金可以区别股票单独商定,交易成本低;而且可以进行当天回转交易,所以适合做短线。但权证的风险很大,在开始之前您最后先学习下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做下模拟盘。因为佣金的最低收费是5元,所以交易金额太低就不划算了。按0.25%的佣金计算,单次交易金额在2000元以上才合算。但是,2000元之上就没有更多优惠了。

3.彼得·林奇,美国的明星基金经理说他的止损在7%。但没有证据说明设在哪里会更好些。看自己了的喜好了。做短线,建议设在3%以内。止赢就更没有一定的说法了。只是熊市确实不应该贪多,建议设在10%。其实设置多少并没有多大关系,关键是触线后一定要坚决卖出。事实上,很多人的止损止赢形同虚设。当然,并不一定要等到触线后才行动,按自己的判断来行动就好。

4.江恩《华尔街45年》,迈吉《股市趋势技术分析》,斯波郞迪《专业投机原理》,墨菲《期货市场技术分析》,这些都是技术分析的经典,也就是短线的必读书。不过,看书是需要耐心的,千万不要刚看两页就去套用实践。还有,尽信书不如无书,在看书实践的过程中要形成自己的看法。祝君好运!

搞收藏,如果藏品一直放在手上不卖掉变现,是不是也是没用?你有何看法

我的看法一般情况下藏品一直不变现,留在手里用处不大,没有最大限度发挥藏品的作用。藏品本身只是历史的见证品,见证它是怎么产生、发展以及它的作用。社会飞速发展了,藏品的借鉴作用都显得不重要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收藏家们利用藏品换取经济收入,由穷变富是他们搞收藏品的初心,不出手变现是不现实的。变不变现,变多少,要看收藏品数量质量和资金情况而定。少量的精品极品收藏传后代。藏品出手变现有三方面好处。一是激活藏品市场,吸引更多的爱好者参与,活跃市场,使静物变活物,极大地发挥藏品作用;二是普及收藏知识,培养收藏品专业人才。藏品流动后,就需要有专业知识,才能管理维护好藏品,同时又促了专业知识学习的兴趣。三是藏品变现后,更换了管理者,同时也更新一些新的管理方法。藏品变现还可以改善藏品“居住等生活条件”。一些大收藏家很久以前就把次级品变现,资金雄厚,越来越富,藏品也越来越多,就是变现成果。也是多数收藏家的初心和目的之一。

搞收藏,如果藏品一直放在手上不卖掉变,同样有用,同样有价值,毫无疑问。

当然藏品,变现之日,仅仅只代表当时的价值,不代表将来。同样,喜爱的藏品不变现,同样也是一种隐形价值,因为市场经济下,商品也具有价值,这就好比你三十年前买了一栋房子,当时5万买的,而三十年后的今天市价涨至150万,那么你的房子按现在的市场价就相当于150万的价值,虽然房子没出售,换言之,退一万步来讲,将房子拿到银行去抵押,也至少有7折的价值105万的贷款额度,相当于房子变现的最低价值,这和您所讲的藏品一样,大同小异!

有位集邮爱好者,因为喜欢集邮,在1980年猴票发行时,倾其所有用6.40元现金购得一版猴票(一版80枚),至今未脱手,现在猴票涨至120万/版了,那么它的收益率是15万倍,你不能说没卖,手上拥有的这一版猴票就沒用没价值。

这里有个商品互换的问题,其实很浅显,当现金换成商品,同样商品也能变换成一定现金的,遗憾的是,很多人为此而纠结迷茫。

搞收藏如果没有寂寞一两代人的准备那真是一件痛苦之极的事情。今天买明天卖就能获得巨大的差价,那所有人不用再干别的行业,全都搞收藏好了。搞收藏的人很多,搞出名堂的人则是凤毛麟角。首先具备超人的眼力有闲钱有时间,在文化艺术历史涉猎广泛并有独到的见解,这些是收藏必备的条件。如果达不到而又喜欢古玩,那么择其精品取一两件至多几十件赏玩即可,千万别倾其财力置身家性命与不顾,不成功便成仁实非收藏之道也。

收藏和投资一直是两个不同的人群,我们现在很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把收藏和投资总是混在一起,收藏的人有的时候并不看重于金钱的回报,而在于物品的拥有,投资的是投入的效益和产出的价值,它更多的计算的是投入产出的利率,所以这两种都混在一起的时候就容易把收藏增添了很多的铜臭气。

最早很多人玩儿收藏,比如集邮,比如玩一些票证门券,酒瓶甚至一些生活化世俗化的民俗用品都不是为了从中获取多大的经济价值,只不过是达到了一定规模或者受到了一定的社会影响以后才会换来了相应的社会地位和投资回报,而现在的社会更多的是用经济价值来引领收藏的风向,似乎卖得出好价钱的才值得收藏,这种观点不能说它不正确,但是起码以偏概全把收藏的风气彻底否定,我认为在收藏领域中还是有人愿意坚守自己的藏品,做自己的研究,并不是一定要从收藏获取多大的经济价值,当然如果收藏和投资两不误,那就是最好的结果,可是现实和实际是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的,把藏品全部出手肯定不是一个真正的收藏家,如果不是一个收藏家却又想在收藏领域挣到钱?这样的心理也肯定很难成功。

无用方可生韵,珍藏瑰宝级天然艺术品不是工具,就象一句祝福的话语,赏心悦目而又激发励志的的实物。只有懂其含蓄者视为圣洁之品贵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