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动画电影《大鱼海棠》
《大鱼海棠》引起最大的争议是剧情,人物塑造乏善可陈。影片大量采用了传统神话人物如嫘祖、祝融,还直接借鉴了庄子的典籍。导演的野心很大,试图造出一个上古神话体系。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神话人物大多沦为符号点缀,可以说枉担其名,并不能真正具备其应有的魂魄。
当然,《大鱼海棠》也有不错的地方,很多细节都充满了中国传统元素。导演为影片设定的主要场景,也是脱胎于中国古风的世界观———世界分两层,上层是人间,下层是异世界,联通两层的通道叫“海天之门”。片中充满了各种中国风的元素,如飞舞的白鹤、木质的土楼、朦胧的红灯笼等,充满神秘、诗意的气质,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用视觉化方式呈现了出来。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冥灵大椿,并木名也,以叶生为春,以叶落为秋。冥灵生于楚之南,以二千岁为一年也。而言上古者,伏牺时也。大椿之木长于上古,以三万二千岁为一年也。冥灵五百岁而花生,大椿八千岁而叶落,并以春秋赊永,故谓之大年也。
比如湫
湫死后也变成了一堆秋天的叶子,让人想起泰戈尔《飞鸟集》中说的“死如秋叶之静美”。
比如嫘祖
嫘祖在神话当中是大名鼎鼎的蚕桑女神,她教会人们养蚕缫丝,改变了在此之前人们用树叶兽皮来遮蔽身体的历史。电影当中,嫘祖为重生的椿做好了衣服,这与她在神话中的形象是相通的。嫘祖出身西陵氏部落(也许就是我们湖北宜昌人),是皇帝的元妃,为中华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皇帝生下玄嚣、昌意两子。玄嚣就是五方上帝之一的白帝,号青阳氏,掌管西方。而昌意则生下著名的颛顼,颛顼后来也成为五方上帝之一玄帝,掌管北方。颛顼号高阳氏,也就是屈原在他的作品中提到的“高阳氏”。嫘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是我们华夏文明重要的奠基人之一。
比如鹿神
根据海报当中的介绍,鹿神这个形象其实原型是生活在敖岸山的一种神兽,名字叫夫诸,它是一种长了四只角的神鹿。在电影当中,则是一位美少年的形象,他的配音超好听,要酥了。根据《山海经》的记载,这种鹿的出现是水灾到来的前兆。
总之,还是值得12年的期待与等待的,毕竟国漫的路还得慢慢走。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第一次看《大鱼海棠》是被庄周的《逍遥游》所吸引,我很好奇这是一部怎样的动漫竟敢以中国如此富有智慧故事为题材背景。我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了电影院。两个小时,后走出电影院后,我听到周围无数人在讨论,或褒或贬。我从不妄下结论,只是不禁扪心自问,我真的看懂《大鱼海棠》了吗?我不知道答案,但我希望窥探其中些许奥秘。
我最开始的时候喜欢湫,可能是因为这个角色一出场就自带的悲剧感吧,悲情男二,让我心生同情。但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椿说后悔没有在哪个星月夜的夜晚紧紧的抱住她,这是多么可悲啊!为了自己所爱,不惜牺牲生命,最后却连一个拥抱的机会都没有。然而无独有偶,他像极了一位诗人,诗人说过,想起一生中后悔的事,梅花便落满了南山。那湫心中的寒梅一定可以下一场极美的梅花雨了吧?湫犹如一朵寒梅落在我的心上如朱砂,如此,寂静、落寞。
后来我也喜欢椿,因为她是如此勇敢。她可以不顾一切游向自己所爱,在短暂的一生中,不顾一切狂流。她的经历或许充满了许多坎坷,但她却是那么的让人羡慕。她身边总是有人在不顾一切的为她付出,而现实生活中的我们却总是走在孤独的人生路上,有时候,甚至连一个可以分享喜悦的人都没有。当然,她是值得别人为她付出的,因为她有着一颗与众不同的心,她可以为了外面的世界冒险,也拥有为了自己族人奉献的大爱。作为一个动漫角色,她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全过程她的经历无不牵动着观众的心,让我们跟着她一起欢笑、流泪。她的眼睛明亮而又无辜,仿佛天边的云彩绽放出了一世繁华,百看不厌。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椿当之无愧耶!若可以跨越次元,我愿做海岸边一棵树,百年孤独,只为等待你化鱼而来的那一瞬间。因为你的眼眸里有我穷尽一生追逐情怀。
我或许对《大鱼海棠》想要表达的情感并不完全知道,但看景观情,不由自主的产生了自己的感情。最后结局是否美好已经不在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明白了,无论是谁,生命都会逝去,一生一世如此短暂,我们过得或灿烂或碌碌无为。风吹过水面,涟漪虽然会消失,但是仍然会有人记得风曾经吹过。有些人,虽然不在这个世界了,但是仍会活在有些人心里,份量不多不少,刚好填满。《大鱼海棠》如此多的情感,你读懂了几分?
椿不惜违背族人戒律,在海底世界秘密饲养人类少年的灵魂,一条拇指大的小鱼
当椿的青梅竹马湫对她说出“我爱你”时,无疑构成椿和琨关系的障碍
《大鱼海棠》,网上嘘声一片。焦点集中在剧情,画面一流,格局宏大,但结果只贡献了一部烂俗情节剧,实在欠奉。
“所有活着的人类,都是海里一条巨大的鱼;出生的时候他们从海的此岸出发。他们的生命就像横越大海,有时相遇,有时分开……死的时候,他们便到了岸,各去各的世界。”这是片头走到人生边上的椿的生命感悟。《大鱼海棠》一上来乞灵中国古典哲学,编导野心不可谓不大。但看到最后,豆蔻年华的儿女情长能撑起这么宏大的生死追问吗?
且慢,主创的初衷是要拍一个三角恋爱情剧吗?这样的话,真的毋需挪用庄子《逍遥游》,因为除了鲲、湫、椿三个人物来自庄子,这个主体故事和庄子的联系实在牵强。面对网友排山倒海的关于烂俗三角爱情故事的批评,两位导演出来辟谣:椿和鲲之间不是爱情。
这很可能是主创迫不得已的公关行为,因为这种对于创作初衷的声明,本身是有悖于艺术创作规律的。一般来说,创作者从不会也没必要主动向大众交代自己的意图,他们都希望把作品的阐释权交给观众。尤其在罗兰·巴特提出“作者已死”的论断后,创作者更无法垄断自己对于作品的阐释权。归根到底,在今天,创作者的意图本身不重要,所有作品的完成都要接受观众的参与与审判。
那么,当导演澄清椿和鲲之间不是爱情,能推翻观众对这个故事的批评吗?很遗憾,电影文本背叛了他们。
的确,编导并没有在椿和鲲的情感主线上着墨太多。这会让观众有点恍惚,他俩是爱情吗?似乎是,又似乎不是。如果是爱情,显然没有给这段爱情足够铺垫。白素贞式的报恩逻辑当然不能构成椿和鲲爱情成立的理由,因为在我们熟知的影视版的《白蛇传》里,白素贞大部分时刻以美女的人形现身,如果她大部分时刻以蛇的形象出现,对于观众来说,这样的人蛇恋实在难以感同身受。
但《大鱼海棠》恰恰相反,大部分时候鲲只是一条鱼,只有在开头和结尾才恢复人身。这样的情节设定下,本来观众应该不会将二者的感情理解成爱情。那么,为什么大部分观众还是会自动认为这是爱情呢?
《大鱼海棠》人物关系图
一方面,因为这个电影和太多我们熟知的爱情故事发生了互文。看着椿为了保护鲲不顾一切,冒天下之大不韪,你会想到安徒生《海的女儿》,想到《白蛇传》。由于椿和鲲的情感线本身有点单薄,无法和庄子哲学产生有机关联,观众只能借助这些纷至沓来的前文本把它顺当地读成一个爱情故事,尽管可能这有违主创的初衷。
同时,在电影创作的这12年里,每年层出不穷的劣质国产影视剧成功创造出了一系列类型人物,观众已经形成了一套固定的认知人物的图谱,他们会自如为各色人物附加上“玛丽苏”、“备胎”、“傻白甜”、“绿茶婊”等标签,无怪乎这个为保护一条鱼甘愿舍弃族人安危的椿要被定型为无脑“玛丽苏”,而湫的人物设定则是确定无疑的“备胎”。
最后,至为关键的一点,男二号湫一上线,自动堵死、封闭椿和鲲之间情感关系多样性的可能。当他对着椿说出“我爱你”时,无疑坐实了椿和鲲之间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只能是爱情关系,而他是构成两者关系的障碍。这就像围棋的棋局,一招棋子更换位置,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动整个棋局的走向。
这里就呈现出主创者的主观意图和文本的微妙分裂。主创不想把琨和湫设定成爱情,因为这样的故事编排会往烂俗韩剧的路上越走越远。这么一来,在片头设置的哲理、人生等宏大的格局通通失效,编导的野心彻底付诸东流。但编剧偏偏又设置了湫这样一个“备胎”角色,只能说这12年的编剧是不合格的,他让一个故事完全偏离最初的轨道。
这么看来,湫能说出那些特别糟糕的文艺腔台词,本身可能不是编剧的语言水平出了问题,而是故事本身在结构层面已经失控。
有朋友评论说:理工男的技术一流和他们对于文艺三流理解间存在的巨大落差,构成了我国当前文艺创作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个也是我看完《大鱼海棠》的心得。
标签: #动漫推荐引人深思的电影叫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