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贵州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贵州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2020年中国五大科技成就:
一:中国“天眼”开启地外文明搜索
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位于我国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为国家重大科技发展工程,是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该望远镜于2020年1月11日正式投入运行,4月28日,正式开启外星文明探索,期间不断地发现新的脉冲星,截至2020年11月,共发现脉冲星数量超过240颗,并且将会在2021年,对其他国家开放,然而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我们还会对宇宙更多的区域展开探测,星辰大海才是我们远航的目的地。
二:天问一号的升空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由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的“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升空,开启了我国火星探测的第一步,天问一号此次航行,可以说是身兼重任,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项任务,即一次完成“绕着巡”,这在人类火星探测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对于天问一号的发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这颗红色星球,探测火星的大气成分,温度变化,是否存在液态水等相关知识,为火星是否能够成为我们的第二家园提供理论基础。
三:嫦娥五号探月
嫦娥五号探测器,11月24日凌晨4时30分,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经过8天的飞行,以及月球环绕,于2020年12月1日23时11分,在月球表面着陆,在采集月壤完成后,嫦娥五号于2020年12月3日23时10分,从月球表面起飞,在上升器与轨返组合体交会对接成功后,于2021年12月27日1时26分,成功返回月球。使我国继美国以及苏联后,第三个取得月球土壤的国家,嫦娥五号带回的1731克月壤,拥有巨大的科研价值,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月球的土壤成分,了解是否有水以及氧原子存在的证据,嫦娥五号登陆以及返回的技术经验,为我国下一步进行载人登月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9月28日,江港创新科技合作对接会在江门举行。江门市科技局与香港科技协进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加快推动两地科技合作。同时,13个江港科技创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并在会上进行了签约
1
/12
贵州特产之安顺三刀
产自贵州安顺的“三刀”——菜刀、剪刀、皮刀,是有名的传统产品。它式样美观、镶钢均匀,刃口锋利,经久耐用,百年以来享有盛名。
安顺三刀初露锋芒,是在清朝。相传咸丰年间,安顺有家姓余的工匠,兄弟三个以打铁为生。最小的一个弟弟天资聪颖,不仅打铁技艺出众,读书也颇为上进,他背着自家打制的菜刀、剪刀,沿途变卖,充作盘缠,上京赶考,却因出身低贱,无人引荐而名落孙山。从此,他便断了入仕的念头,立志“以刀代笔”,要在铁器行中挣出一个“状元”来。他自撰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铁汉磨穿铁链”,下联是“匠人煞费匠心”,横批“百炼生精”,他抱着这个信念,孜孜以求,终于自成一家,在同行业中闯开了声誉。
2
/12
贵州特产之蜡染
到过贵州的游客,对蜡染一定不会陌生。
蜡染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我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方法之一,其中以安顺生产的最为有名。
安顺蜡染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苗族和布依族蜡染为主,承传了古老的工艺,在图案上因民族的好尚不同而存在一些差异。其花纹细致,色彩浓郁,常见的图案有山川风景、花鸟虫鱼、仕女人物、古代文物等。取材十分广泛,加之造型不拘一格,极富浪漫主义风格。色彩通常采用红、黄、棕等多色套染,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特色。
3
/12
贵州特产之播娜摩簸箕画
“播娜摩”是布依族语,指雄踞市郊的云雾山。播娜摩簸箕画是贵阳市的少数民族农民画。将平日所见的绘制成为一件件古朴典雅的艺术品。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贵州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贵州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发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