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华天下

科技创新指数都有哪些指标_上海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实施意见

whezz.com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科技创新稳步实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科技创新稳步实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技创新指数都有哪些指标_上海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实施意见 - 真时天下

  • 1、科技创新指数都有哪些指标?
  • 2、上海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实施意见?

科技创新指数都有哪些指标?

包括以下四个指标

一)创新环境指数。2018年我国创新环境指数为225.8,比上年增长10.9%,增速较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该领域5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其中享受加计扣除减免税企业所占比重指数大幅提升,增速达到42.9%,已连续多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科技拨款占财政拨款的比重指数继续保持回升态势,增长4.4%。

(二)创新投入指数。2018年创新投入指数为194.1,比上年增长6.0%,增速较上年回落0.3个百分点。该领域的6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其中R&D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指数增长较快,增速为12.0%;每万人R&D人员全时当量指数和基础研究人员人均经费指数均实现稳步提升,增速分别为8.2%和6.3%。

(三)创新产出指数。2018年创新产出指数达264.1,比上年增长11.7%,增速较上年加快5.8个百分点,在四个分领域中居第一位。该领域的5个评价指标指数四升一降,其中每万名R&D人员专利授权数指数和每万名科技活动人员技术市场成交额指数均突破400,分别达到423.9和419.3,在全部评价指标指数中继续领跑;每百家企业商标拥有量指数增长33.0%,增速较上年进一步加快;发明专利授权数占专利授权数的比重指数下降22.0%,是全部评价指标指数中唯一出现下降的指标。

(四)创新成效指数。2018年我国创新成效指数为164.1,比上年增长4.0%,增速较上年加快2.2个百分点。5个评价指标指数全部实现增长,人均主营业务收入和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指数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8.9%和6.5%;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货物出口额的比重指数小幅增长0.8%,增速有所回落。

上海关于深化职称改革的实施意见?

日前,上海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人才评价“指挥棒”作用,着力解决当前职称制度的难点、痛点和堵点问题,最大限度激发、释放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本市“五个中心”建设、打响“四大品牌”,提供坚强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这一改革涉及科技、经济、农业、工业制造、城乡建设、宣传文化、社会事业等多项重点领域,将惠及本市27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

一、突出以用为本,分类制定评价标准

改革突出“评以适用、以用促评”,力求解决职称评和聘“两张皮”的现象。把品德放在职称评价的首位,实行学术造假“一票否决制”。根据不同系列的特点,完善学历、经历、论文、外语等基本条件,转变过去“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现象。加大工作业绩在职称评价中的权重,注重考核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绩效、创新成果,合理设置学术技术专业水平条件,转变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唯课题的现象。推行代表作制度,从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对长期在艰苦地区和远郊基层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探索以专利成果、项目报告、工作总结、工程方案、设计文件、教案、病历等成果形式替代论文要求。进一步落实职称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试成绩不再作为本市职称评审申报的前置条件,由用人单位根据岗位需要自主确定,或者由职称评审机构纳入评价要素。

二、丰富评价方式,畅通6类人才职称通道

改革将完善以同行专家评审为基础的业内评价机制,探索在部分领域引入市场评价和社会评价。解决“只评材料不评人”的弊端,进一步扩大面试答辩的范围和领域,鼓励采用考试考核、考评结合、个人述职、实践操作、业绩展示、量化赋分等多种评价方式,提高职称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通用性强的系列(专业),探索建立量化评价指标体系,为评审提供参考。在部分系列探索对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申报职称单独分组、单独评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科技创新稳步实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科技创新稳步实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科技创新稳步实施